每當購買了冷凍肉,最困擾的就是如何解凍嗎?不適合的解凍方式,足以讓肉品的美味大打折扣。

到底肉品怎麼解凍,海鮮又該怎麼解凍?這一篇通通告訴你!

 

料理前怎麼做?你不知道的解凍學問

每當購買完冷凍食品放進冰箱後,到了準備時間,再次拿出來料理時,你也有以下的煩惱嗎?

 

情境 1.  包裝標示有看沒有懂

詳閱背後的包裝說明,只看到「須解凍」「解凍後即可料理」的標示,卻不知道要使用哪種解凍方式才正確。

情境 2.  不管!拿出來放著就對了

永遠只會室溫解凍,但每次解凍後,肉出一堆血水就算了,還徹底失去血色,看起來很像壞掉,料理後吃起來也沒有想像中美味。

 

其實,最不推薦的解凍方式就是室溫解凍喔!因為在室溫下解凍,環境氣溫不易控制、不穩定性極高,非常容易孳生沙門氏菌等病原菌,無法確保食用安全。通常放在室溫長達5小時以上,食物可能就已經無法食用。

 

 

品嚐肉的美味 正確退冰是關鍵

正確的解凍食材,不但可以避開危險溫度帶,避免食品變質風險,更可以維持新鮮度與口感、鎖住肉汁,完整保留營養價值,讓料理後食用依舊鮮嫩多汁,美味度UP。

通常和食品有關的病原菌會在4.4°C開始孳生,並在60°C漸漸失去活性,這個區間就是「危險溫度帶」。若放置於室溫解凍,或是以冷水靜置解凍,隨著溫度逐漸提升,將無法迴避這個溫度區間,等於為細菌準備了合適的生長環境。

因此,在料理前,我們要先找到最適合的解凍方法,來保持肉品本身的營養價值與最新鮮的狀態,才能讓家人吃得安心又美味!

 

記住簡單二分法:肉品冷藏解凍、海鮮流水解凍

➊ 肉品(含魚肉):冷藏解凍

料理前一天先將冷凍肉品放置於冷藏冰箱,使其慢慢降溫解凍退冰。

為什麼肉品要選冷藏解凍呢?因為肉的膠原蛋白遇到劇烈的升溫,會造成肉質緊縮、肉汁流失,故不建議用常溫、泡水或流水退冰,只因這些方式都容易讓溫度快速變化。在冷藏解凍這個逐漸回溫的過程中,才能保留最多的營養成分以及美味。

➋ 海鮮(蝦蟹、貝類軟體):流水解凍

料理前利用流動冷水沖洗,讓包覆海鮮的冰塊與表面薄冰融化即可。

對海鮮來說,解凍是影響口感的關鍵步驟。簡單沖洗,不用到完全解凍,這樣才不會影響到海鮮的新鮮度與肉質彈性喔!如果解凍過久,例如冷凍蝦子,會讓蝦肉口感比較軟爛,吃起來鬆散、沒有彈性。

當然有人會問,那可以冷藏解凍嗎?以冷凍蝦子為例,其實是不建議的喔!漫長的解凍過程,容易使蝦肉結構受到破壞,肉質鬆散、口感軟爛不說,料理後蝦殼更容易沾黏在蝦肉上,不好去殼。

 

最後要提醒大家,解凍後放置過久會影響口感與新鮮度,建議解凍好4小時內必須取出料理,並且請勿重複冷凍、解凍,以避免造成細菌孳生,增添食安風險喔!